悉尼和墨尔本是澳洲两个最大的城市,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得很,时间长了,你也许会发现,在闹市区,中国留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情况大不相同。那时候的留学生,大都是出生于工薪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方面的支持,所以他们都毫无例外地要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为自已挣够下一年度的学费和生活费。尤其是初到澳洲的新生,人地生疏,语言还没有过关,只能做一些诸如餐馆切肉洗盘子、木工房给人家打下手一类的粗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哪里还有闲空去逛街?故事的主人翁---弗朗克就是从洗盘子开始他的打工生涯的。
澳洲的店子都是私人开的,雇人也是恰到好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要想闲一会儿,除非你自己是老板。虽说弗朗克的任务是洗盘子,但是哪里有这么多的盘子好洗,所以厨房里的杂活都得干。除了大厨以外,还有二厨和三厨,谁的吩咐都得买账。像剥洋葱这样的活,本来是三厨应该干的,但是一句话,他让你干,你能顶他?眼泪汪汪还没有顾得上擦,二厨又发话了:“将那几只鸭子的骨头拆了!”丢下三厨的活,赶紧去拆鸭子。大厨忽然想起柠檬酱快完了,命令立即去买两瓶来,买来了柠檬酱,千万不要忘记,二厨的鸭子还没有拆完呢。如果手头空下来,还得去剥三厨的洋葱,否则,你就等着瞧吧。一天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转陀螺,转得你头晕眼花不说,回到学校以后还得小跑着到电脑房去查找到哪个楼里去上课。直到坐在教室里,才发觉腰已经直不起来了。
刚到澳洲,穷学生买不起汽车,一般都是蹬着自行车来回跑。有一回,弗朗克的自行车半路爆了胎,他顿时就傻了眼。要是在国内,修车的摊头十步路你能碰到三个,可澳洲你到哪里去找?没办法,只好扔下车子一路小跑。但是店里的规矩很严,迟到了就等于丢饭碗。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店里,还是晚了十几分钟,进厨房一看,活儿已经被别人顶了。本来过去都是到店里以后大厨给些下脚料当饭吃的,这一回只能饿着肚子往回走了。
过了几天又找到一份切鸡的工作,任务就是将杀好的整只鸡大卸八块,将大腿、翅膀、胸脯这些零件分门别类摆放好,工资自然是计件。多劳多得,哪一个不想多干?只见操作间里刀光闪闪,所有的人都把大眼珠子瞪在刀尖上,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只听得吱啦吱啦的声响,不一会就眼花缭乱。心里愈慌,刀愈不听使唤,勉强干了一个星期,钱没有挣到多少,手上却多了两个口子,心想实在不是这块料,只好又去干他的洗盘子的老本行。
弗朗克是在国内读完了大学,又工作了两年以后,才到澳洲来留学的,他们这一拨人都是70年代出生,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学习也非常刻苦,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是没有去做白领,照旧打他的工,而且做的是清洁,也就是扫院子刷厕所,这种活,在国内是农民工都不愿干的,怕被别人看不起。但是在澳洲,只要你是从事诚实的劳动,干什么都一样受到尊重。每年的圣诞节,公司的员工都要聚餐,弗朗克收到的请帖就有一把,大小公司无不热情相邀,将他当自己的员工对待;而且干清洁这一行,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他乐此不彼,一干就是两年。
积累了第一桶金以后,现在做起了小老板,娶妻生子,过起了安定的家庭生活。“不过这不是我的理想,”有一次,他对我这样说:“我正在筹划办一个文化传媒公司,介绍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粹。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来自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旦资金凑够,就立即开张!”
和他先后到澳洲来的留学生,现在大多已在澳洲扎下了根,一部分已经进入澳洲的主流社会,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格,同样得到广泛的好评,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进展,有钱的人多起来了,现在的留学生,哪一个银行账户上没有几万澳元的存款?再加上留学生年龄趋于少年化,到澳洲来读高中、甚至初中的人也愈来愈多,他们在父母身边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走出国门,不要说打工,就是自己的生活也料理不好。我的一个朋友家里住过几茬留学生,其中懒人就很有几个。自己住的屋子从不打扫,脏得像个猪窝,被子不叠不洗,桌上堆的东西,里面可以藏几只耗子。厨房是公用的,只要他们一用过,你就得紧跟着去收拾。有一次将一锅肉炖在炉子上玩电脑去了,肉烧成焦炭不说,差一点酿成火灾。善意地说了他们几句,可他们比你还理直气壮:“不是没有烧起来吗?就是烧了又怎样,赔你就是了!” 能把你气得七窍生烟,还没有话回他。
还有一个女留学生,一次从冰箱里将肉拿出来,打开自来水哗哗流著解冻,家里要是有人还罢了,可以留着心提醒她。有一次她将肉刚好放在排水口上,家里又正好没人,水从池子里漫出来,又漫过厨房,一直流进客厅,地毯一个月乾不了。她本人却一点歉意都没有,竟说:“我在家里也搞过一次,第二天就将地毯换了。” 若无其事一般!
在我居住的住宅楼中(澳洲称为unit)总共住著6个中国留学生,都是高中毕业来读大学的,其中有5个和我们都有交流,印象也还不错。另一个就傲气十足,一人住着一套房,开着03年的新本田,经常半夜三更一连几道门“砰砰” 作响,知道是他回来了。前一阵子不知怎么突然蔫了起来,平时走路目空一切的眼神也变得闪烁不定,院子里总也见不到他的车。一打听才知道,他的那个当官的老爹东窗事发,被双规以后又蹲进了班房。经济来源完全断绝,车也卖了,不得不放下架子给人家去洗盘子。最近又听说因为出勤不够,移民局要吊销他的签证,请律师又没有钱,正在大伤脑筋。回去吧心犹不甘,再说就是回去了,已经没有了那棵蔽荫的大树,高中本来就是混出来的,回去了又能干什么?我打心眼里同情他,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并不全是他的错,但是我们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走出国门,接受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精粹,开阔思路,拓展视野,这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所必须的,也是应该著力鼓励的。然而,留学也绝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更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适应得了的,那种认为只要走出国门,身上积留下来的缺点也会自动得到纠正的想法更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有许多留学生,将大把大把的金钱扔在了国外,毕业证书是拿到了,可是连普通的报纸都看不下来,被人称为留学生拉圾的,难道我们听得见得还少吗?对于腰缠万贯的家长来说,金钱本不足惜,但孩子的青春却再也无法追回来了。随著留学生愈来愈低龄化,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一旦甜果酿成苦酒,岂不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