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得起蹉跎
1983年出生的卡罗琳娜是一名就读于德国莱比锡大学日本学和汉学的本硕连读专业(德国老学制)毕业生。她从小就喜欢东方文化,尤其对日本和中国感兴趣。因此,当她19岁完成德国中学毕业考试后,以称为“Working Holiday”的打工渡假形式到中国和日本各游历了一年。她随后回到德国,进入了维尔茨堡大学主修日文辅修中文,期间因为私人原因转到莱比锡大学,学制9学期。第3学期后,她申请的奖学金获得批准,便再次到日本游学一年……今年她即将毕业,算起来已经是她的第12个学期了。
卡罗琳娜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像她这样在外游历好几年的人当然不会是多数,但是像中国“中学毕业——大学毕业——工作——买房”这种几乎模式化了的履历在德国也绝对是少数。她的很多中学同学毕业后都没有立刻上大学,而是选择为期3年左右的职业教育,然后先工作几年,以后觉得有必要了再读大学也不迟。
为什么德国中学生不着急读大学呢?“德国的中学毕业考试也是比较难的,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再立刻进入枯燥的理论学习,而希望首先接触能动手的工作。这种想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卡罗琳娜说。
先读一个职中?这种做法在中国很难想象,而在德国却是家常便饭。这就取决于德国教育体制中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清晰的定位和分工。德国职业教育毕业的特点是专业对口性强,而其“双轨制”体系令学生从一开始就到企业去当学徒,3年下来对工作实际情况已经非常熟悉,企业就愿意雇用职校毕业生。因此,德国职业教育不仅就业不成问题,社会认同度也不低,一些高级技工更是热门的“抢手货”。
更关键的一点是,由于德国社会体制趋于成熟,各级院校分工明确,令德国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较明确的分流,就业竞争相对中国要小。因此,可以说德国学生“蹉跎”得起,晚几年毕业对自身就业竞争力影响并不大。
难道德国毕业生就不担心房子问题?“德国人确实不担心房子问题,”卡罗琳娜说,“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大学,德国很多年轻人中学毕业后就开始了租房的生活,工作后更是如此,想着要买房的人真是凤毛麟角。”这就得益于德国完善的租房体系和严格的法规,令房租维持在合理水平。
例如,在首都柏林,两个学生很容易就能合租到一间50平方、月租400多欧元的公寓。即使工作收入较低只有1000欧元,交两三百欧元租金还是绰绰有余。而且由于法律规范,在德国租房非常干净整洁,完全可以放心居住。
卡罗琳娜说:“即使失业了也还有失业救济金保障。虽然数额不到400欧元,相比以前削减了不少,但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此,毕业生即使一时找不到工作,靠失业救济金过渡问题也不大。”
那么赡养父母的问题呢?生孩子怎么办?懂汉语的卡罗琳娜非常了解中国人的孝心,但是她表示在德国是基本不存在“赡养父母”这一概念的,“工作了几十年的家长们每个月都必需缴纳养老保险,因此他们退休后会有足够的养老金,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完全没有必要靠子女。”而养孩子的花费当然是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孩子起码每个月能得到170欧元左右的补助,而且德国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是免费的,教学质量差距不大,更不存在“择校费”等情况。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来看,与中国的同龄人相比,德国的毕业生们基本没有沉重的买房压力,没有过多的长辈和后代的负担,更有失业保障“保底”。当然,对于未知前途的迷茫感是相同的,但由于前述的条件,他们能够更注重于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更合理地摸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