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资讯 > 留学是选择也是出路 留学产业正走向品牌化

留学是选择也是出路 留学产业正走向品牌化

  在跨国公司工作6年后,31岁的上海白领Jenny觉得自己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虽然当时她已是该公司上海的总经理。“有点枯竭的感觉,已经学不到新的东西。”Jenny对记者谈及当时的感受时说,此后她报考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博思商学院,“不是为了镀金,也不是想换工作,只是希望去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

  像Jenny一样,选择去海外学习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28.47万人,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5.54万人。

  资源差距与生源外流

  不仅是报读国外商学院的白领人士在增长,也有更多的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中国学生正在跨出国门。“目前英孚的学员中,一半左右是本科及以下的学员,另一半是期待去海外读研究生、MBA等课程的人。”英孚教育海外游学留学部总经理姜楠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33万人,与2008年相比,中国的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了117万,成为自2008年后参加人数最低的一次。除了高考适龄人口的下降外,相关业内人士也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国外读本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006年,Jenny参加GMAT考试来申请芝加哥大学博思商学院时,报考GMAT考试的中国国籍考生人数为10142人,来自GMAT考试的主办机构——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GMAC)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报考GMAT的中国国籍考生人数已经达到了30264人,几乎是2006年的3倍,而且已经超过印度,跃居全球第二。

  GMA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e Wilson告诉记者:“许多活跃于中国企业界的人士,期待在国际商学院中汲取国际商业管理的优秀实践和研究,为日后创业或职业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中国考生报考商学院的逐年增加,彰显出了中国对商科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

  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教育资源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美国3亿人口分享4000多所高等院校资源,而中国2000多所院校却要面对13亿人口。英孚教育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外教育差异中,家长最在意的是“实践性课堂vs. 理论性课堂”(44%),紧随其后的是“重视过程教育vs。重视结果教育”(36%)。为让孩子尽早适应国际化时代,在子女培训方面,家长目前最关注的是“各种兴趣爱好培养”(53%)以及“语言学习”(50%)。

  投资回报尚需看历练和业绩

  在海外优秀高校学习,并将之作为将来找工作的重要筹码,是奔赴海外高校学子或其家长的初衷。

  Jenny也对记者坦言,5年前在芝加哥大学读完商学院后,现在不仅薪酬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增长,职位方面也有了变化:从该跨国公司上海区的总经理,变成了该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

  “拥有了国外商学院的学习经历,并且重要的是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出优秀的业绩,这时与老板谈薪酬,情况就变得容易得多。”Jenny告诉记者,在结束学业后的两年内,在她的领导下,公司上海分部的业绩提升了一倍多。

  姜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去英国读预科课程,9个月时间需要花费10万元人民币左右,再加上本科3年,每年20万的学费生活费,共需约70多万元。而Jenny透露,她当年读的商学院学费约为100万元人民币,不过,幸好公司资助了她一部分费用。

  不过,姜楠在工作中也面试过一些小“海龟”,她发现,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也是父母当年花了不少费用供到外国读书,但从职场竞争力来说,并没有比国内学生强。

  相对于本科或以下的出国留学人员,在国外读MBA或EMBA的人员投资回报率可能更高。GMAC研究发现,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在过去十年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其薪酬一直在持续增长。调查发现,毕业于商业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2010年的基本工资中位数达到94500美元,远远超过经济衰退之前在2007年创下的最高纪录89000美元。

  品牌时代的留学产业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去海外大学学习,各种考试机构在中国也获利不菲。以GMAT考试为例,如果以目前250美元/人的考试费用,结合目前中国的报考人数,2010年该考试机构就有750万美元进账。尽管Dave Wilson对记者表示,GMAC是服务于商学院的非营利机构,但中国学生奔赴国外商学院的热潮,也在一定程度上赞助着国外商学院的发展。

  其他热门考试也是如此。2010年雅思全球考生的数量在140万左右,中国考生数量为30多万,费用为1456元人民币/人;当年通过托福考试的学生大约在10万,费用为170美元/人。尽管雅思等考试机构在国内不断增加考点和考试时间,但国内还是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现象,不少人甚至不得不去香港或新加坡参考。

  当然,除了3小时的考试本身,考试之前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可能更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咨询中介机构、英语培训机构等涌向这一市场。“如果加上各种教育、培训费用和其他出国考试的费用,中国的出国留学市场大约有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Dave Wilson估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留学中介培训等机构数量达到上千家。在2000年时,国内留学中介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情况十分混乱,发生过不少欺骗学生的事件。其后,国家对这一市场进行了大力整顿,现在的市场环境要相对好一些。

  但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有些留学中介为了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被国外大学录取,并不是认真地从学生的能力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挑选那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进入的高校,而是为他们推荐一些更容易进入、相对‘安全’的学校。”

  留学中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由于更多中国学生开始把出国留学作为一个选项,有时间提前安排申请,加上各种信息的开放性,学生自身申请的能力也在增强,这样,对留学中介的需求会减少,或是对其服务质量的需求及要求也相应更高。

  姜楠认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留学产业开始从单一服务向一站式、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与考试、培训、银行、航空、旅游等相关机构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开始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留学产业也开始走向品牌时代。”姜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