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资讯 > 弃考留学,国内大学就业前景不被看好

弃考留学,国内大学就业前景不被看好

  一年一度让考生和父母饱受煎熬的高考终于过去了,但它引发的各类思考似乎才刚刚开始。教育部数字显示,2012年高考报名总数为915万名,较去年减少2%。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高考报考人数已经连续四年下跌,年均逾三十万人弃考。他们究竟是谁,为何弃考?

  有人说,这些高中毕业生应该是觉得读了大学就业前景也不看好,干脆不考,选择直接工作。坦率地讲,这种观点应该代表不了在九百万高考生中占主要部分的农村学生及非一线城市的城镇生源,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高考仍是他们在贫富悬殊的当代中国实现向上流动的首要希望所在。另一种解释似乎更可信:这是一群“弃考留学”的来自富裕阶层的学生。

  最近不少报道指出,“北上广深”的某些名牌高中里,整个班里只有几个人参加高考,其余大都“弃考留学”。事实上,某些名牌中学的课程设置早就不以高考为唯一服务对象两周前报道《不光彩的“牛校”》便指出了北京某所高校附中开了11门外语。学多两门外语,恐怕还是为了孩子转学英语国家的中学后,能和本土学生竞争他们的“外语”。

  当全国上下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中和九百万考生还在高考这座围城里年复一年地作困兽斗之时,名牌中学早已把连接海外学府的产业链打造好了。当然,既然早把教育视作产业,那么有经济能力者“弃考留学”绝对无可厚非。问题应该是,为何这批名牌高中的毕业生,宁愿花一个中国老百姓眼中的天文数字,也不去争对于他们而言难度不大的名牌大学学位?他们不屑的,显然是这些学位的质量。一个清晰的事实是:在扩招后的中国,读不上那几所顶尖大学,那一纸学历在就业市场上便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想想那些有质量保证的海外学府,留在国内的九百万学子的选择显得如此之少。

  富裕阶层弃本地学位留学海外的情况,在很多发达地区早已有之。例如在香港,本科甚至中学就留学的“富贵学生”起点自然更高,但不至于让只能留在本地升学的群体觉得有天渊之别,原因是本地学位有含金量的保证。香港八家大学的师资与教学条件都达到国际水平,按英国《泰晤士报》的国际大学排名,其中一半进入全球前200名,即便是排名相对靠后的高校也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研究方向。本地高校能英文授课,使用国际教材,师资追得上国际前沿,加上资讯自由流通等等条件,使得工薪阶层的子女即使只能留下来竞争似乎略逊一筹的本地学位,但与富裕阶层的留洋子女之间的距离并不至于那么遥不可及。相应地,那种“海归”与“土鳖”的阶级落差感远不如内地这么重。

  反观中国内地的情况呢?一家普通的英美高校,的确能与绝大多数的国内高校拉开很大的距离。如果从资源投入,尤其是生均投入的角度看,中国的高校恐怕只有211甚至985高校才能勉强追得上国际水平。扩招十三年了,“弃考留学”这个群体用脚投票,部分说明了他们不接受大多数中国大学的质量;但是,那些留不起学的九百万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