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策略一: “观察形式, 认清本质, 因地制宜”
这种题型存在两种出题形式,一种是“有NB: YOU MAY CHOO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 一般情况下所给出的题目中会有两个句子隶属于同一段,也就是说一般会有两道题的答案是同一段,是一样的,其余的题目仍然是一对一,一个句子对应一段话. 另外一种就是“无NB”. 这种情况就是完全一对一,所有题目均分别对应不同的段落,无重复性.
如果是“无NB” 的这种题型, 往往是某种意义上的“HEADING”题的逆向题型, 即把段落的中心告诉我们了,让我们去找与之匹配的段落,正好和HEADING题反过来. 当然并不排除“无NB”题中存在某些题目不针对段落中心,仅仅针对细节内容的情况.抓住这个本质出题规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剑桥系列真题中“无NB”的这种段句搭配题和“HEADING”题的答案落点有很大的重合性,一般答案多能从段落的“首部”和“尾部” 找到对应的出处. 除此之外, 因答案无重复性,所以假如在读完某段段首即100%确定了对应答案, 就无需再把段落接下来的内容读完, 做起来略为省时.
思维策略二: “学会观察, 发现捷径, 省时省力”
难道这种题目真的没有所谓的“送分题”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真的没有,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告诉我们如果善于观察和总结, 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和相对的“捷径”. 笔者往往让学生审题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以下的“捷径标志”, 如果存在, 往往意味着这些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答案, 抓住分数, 应该首先攻克.
捷径标志1. “逻辑限定词”
如在“where the expression AI was first used” 这道题中,“where” “first” 就值得学生关注,“where” 说明对应这句话的段落必须谈到了地点,而“first”就更容易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因为其一对应段落必须涉及时间,其二对应段落中的时间应该是全文中最早的时间,这样一来考生只要快速扫描全文找出时间点最早的段落,再进一步确认即可。这两个“逻辑限定词”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情况下,在对段落并不一定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做出题目,理所当然应该是一种捷径。但如果考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缺乏对这些限定词的敏感性,往往会无目的,凭感觉的乱找,必然吃力不讨好。
捷径标志2. “特殊含义词”
如在“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这道题中,“the general aim”就是一个较特殊,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词汇,因为谈到某个研究的总目的,往往不是在文章的开篇,就是在文章最后的总结段,这样一来,就可以快速回到文中的首和尾段确定答案。类似于这样的特殊词汇还包括“ overview/general plan/outline…..”等,值得培养学生的关注度。
总之,不是每个题目都存在捷径,但如果存在,却不知道观察和利用,就会失去宝贵的快速得分的机会,毕竟在真正的阅读实战中,时间就是一切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