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部分中国留学生在选择出国留学前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海外中国留学生出现“社交恐惧症”、“孤独症”等现象。而这些现象,无外乎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国内生活时不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交,导致社会经验匮乏,甚至逃避交流,这样的学生到了国外,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孤独,甚至还会影响到年轻人整体的社会状态。
对此,留学专家认为,“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同等重要,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为以后的留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沟通社交能力成留学“拦路虎”
由于两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种种的差异,一开始的留学生活并不是那么顺利,大到图书馆怎么用,小到公共汽车怎么坐,都成了需要面临的难题。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就好像是没有了自己成长的土壤,没有了原来游刃有余的圈子,生活每迈出一步都感到如此的艰难。
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语言不过关,这些留学生的水平可能仅限于从语言学校毕业时的水平,应付日常生活交流,缺乏最基本的沟通能力。其次这部分留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交能力,有父母在后面支撑,当初出国前抱定的“打造自己”的雄心壮志已经消磨在个人蜗居里。这样就导致虽然经历几年的留学生活,但思维方式和办事方式却几乎是原地踏步,没有什么长进,无法融入自己所处的海外社会。
为留学生搭建良好交流平台
“留学生要充分认识留学国外是件艰难的事情,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差异,做好入乡随俗的准备,争取尽快融入。”业内专家建议,“在学习上,不仅要树立自己的目标,还要多参加课外活动,有意识的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以求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在此提示留学生们,留学不能只把焦点放在“申请院校”、“顺利出国”这些事情上,而是需要多为“出国之后”做打算。留学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克服语言这一障碍,提高学生自信心,避免心理孤独、社交障碍这一现象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