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资讯 > 减少“被留学”从提高教育质量打破户籍门槛开始

减少“被留学”从提高教育质量打破户籍门槛开始

    回应6月19日《中国如何应对“人才外流”?》专题

 

    我觉得,在诸多的“被”字家族中,今年或不远的将来,会再添一“丁”:被留学。

 

    被留学其实是“被迫留学”。大约有两种人:一种是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尤其是高等教育不满意,于是想到国外开开眼界,增长知识,将来成为国际化的人才;还有一种是,因为学生户籍不在本地,但是所学教材和老家的不一致,回老家高考无望,于是,只好留学。

 

    今年,据说京城不少有名的中小学都办起了“国际班”,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出国留学的人;而在高考前,北京已有1000多高中毕业生拿到了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被留学,背后有着诸多苦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要远离亲人踏上陌生的土地,还要有上百万的银子送给外国,而这大把的银子,当然不是随便一个家庭能够承受的。如果咱们的教育争口气,如果没有户籍的门槛,哪里会有那么多人“适彼乐土”?

 

    朋友的儿子户籍不在北京,初中毕业只好上一个国际班,每年学费接近10万,将来还要出国读大学,算下来要150万。他说,我只好把房子卖了,好在房子还值钱。我问他,如果孩子在国外不好好学习,你这100多万岂不打水漂了?还不如给他留着那套房子呢?他说,只能赌一把了。

 

    不是有规划、充满兴趣和爱好去国外读书,而是被迫留学,我深深理解朋友所说的“赌一把”的意思。北京的房子越来越值钱,如果孩子留学回来,仅仅是找到月薪三五千元的工作,孩子什么时候能够挣回那一套房子?如果那样,还不如不留学,明显是赔本买卖。但是,哪个家长敢不让孩子读高中和大学?

 

    上期评论周刊说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才输出国。这种输出有越来越年幼化的趋势。吸引人才回来,靠的是栽好梧桐树,有适合安家立业的环境,但最好的办法是减少不必要的人才输出,减少“被留学”的现象。

 

    “人才培养纲要”已经公布,“教育改革纲要”即将面世。要我说,落实这俩纲要,先从减少“被留学”开始;减少“被留学”,先从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打破户籍门槛开始。

 

 

 

                            --摘选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