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策
解答:
================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时间:2004年12月22日9:53
2003-12-5 21:38:07
刘 雪1 胡敏洁
摘 要:围绕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这一主题,文章探究了网络传播负面影响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冀在网络时代对如何开展青少年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负面影响;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异军突起,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道新的风景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次CNNIC调查统计的数据,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人[1]。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占60.9%,女性网民占39.1%。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调查结果还显示,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0%,35岁以上的网民占18.0%,两者之比为4.6:1。35岁以下的网民仍然是互联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在各个年龄段中,以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37.2%,其次是25-30岁(16.9%)和18岁以下(16.3%) [2]。
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成为社会信息基础结构的雏形。它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存形态,改变政府的组织架构和国家体制,成为推动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技术从来不是一个中立的力量,它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一、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互联网信息传播造成信息泛滥,弱化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识
由于互联网鲜明的全球性特征,在强化了青少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也弱化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在网络未成为“第四媒体”之前,报纸、电视、广播三大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由于地理因素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国际文化交流不多,全球性的文化冲突几近罕见。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可以把任何信息转化为二进制的数学语言,从地球任一地点随意地向异地传播。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直接化、现象化的传播特点,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互联网上的基础语言是英语,95%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还不到1%。长期浸润在英语世界里的中国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政治、思想、文化渗透。“第四媒体”已成为其主要行式。而青少年是其进行西化的主要对象。
网络发展导致网络“新新人类”的出现。大众传媒称网上青少年为所谓的网络“新新人类”(new new people),我们会发现在他们身上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这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网络形成了一个没有地域、
刘 雪(1973—)男,汉族,江苏宿迁人,河海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
胡敏洁(1979—)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浙江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研究。
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网络文化传播相应地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导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由于技术的原因,对网上的内容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有用的和无用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先进的和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在网上广为传播。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渗透加剧。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绝大部分信息资源,能够通过掌握网络向全球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青少年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形成西化倾向。
2、网络文化的特点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同时对人们传统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现代文明的结晶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其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青少年作为网络最大群体,是上网的主力军。网络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青少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
同时,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对青少年的学业有极大影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九省市自治区4845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中发现,40%的人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没有藏书,藏书50册的人只占36%,藏书500册以上的只有2%[3]。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青少年上网很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3、互联网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青少年不需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根据2002年北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有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有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98.6% 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私人信件,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4]。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网上的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近几年,美国黑客的非法入侵高达16万件,损失达80亿美元,而全球数字化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共约150亿美元。
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奇的事物,而且新的内容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网恋”现象的出现正是这种迷恋的表现。自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问世以来,“网恋”慢慢地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网恋”的主体以青少年为主。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向往,由于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而在网上可以轻易地和异性在聊天室“谈情说爱”,甚至可以“登记”、“结婚”、“生子”、相互以“老公”、“老婆”相称。
据报载,新世纪第一个暑假,江苏省南京发生二十多起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原因都是寻找网恋情人[6]。这种“网恋”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应该引起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与威胁。这主要发生在男性大学生群体中。男性大学生是“网迷”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网络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DA)的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误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现实,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4、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格化的倾向
由于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这样,全球实际上有两种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即领土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虚拟的社会存在。由于现实世界有许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约束,许多青少年倍感现实的不自由,而虚拟世界里,由于网络发展还未成熟,许多运营还很不规范。所以还没有现实世界的诸多约束,人人都是“自由人”,每个人多可以在电脑平台上“随心所欲”,而不必受现实世界中太多的约束。
虚拟与现实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加上现实世界激烈竞争给青少年造成了许多压力,许多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上上瘾综合症。同时,由于互联网拥有大量信息,导致人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地外在化、符号化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沟通,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即使与人交往,个别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这些非人格化的倾向给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教育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也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
二、 针对网络负面影响,采取相应对策
1、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开辟和建设青少年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的阵地
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即: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在占领网络阵地方面做出努力。在丁关根同志视察“中青网”之际,团中央书记周强提出了“把团旗插上因特网”的口号,要求各级团组织积极构建青少年网上教育服务阵地,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过来。建立青少年网站的首要因素就是要考虑如何吸引住青少年的“眼球”,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增加吸引力就是要加强服务力度,可以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因此,要开辟更多的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网站,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阵地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教育,使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通过青少年网站,使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2、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当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时候,它就有与以前的大众传媒的不同特征:平等性与交互性。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播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参与和互动。这样,许多青少年更多地是在同辈之间相互学习,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输,挑战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必须适应网络发展需要,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1)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创造适应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新模式
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平等、互动。因此,就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内容来说,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青少年思想教育主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
(2)加快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针对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倾向,要教育青少年分清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不同,向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存在的某些不足,鼓励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丢掉幻想,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少年之间、青少年和社会之间的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条件的应该建立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克服障碍;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鉴于网上青少年道德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必须加强网上的道德建设,这是一个崭新的和极其重要的课题。
首先,网络是个新生事物,网络社会的伦理规则处于建设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建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伦理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其次,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要让青少年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从而努力做到: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片、不在网上有恶作剧的举动、不乱放电子炸弹、上网聊天时语言要文明、自尊自重、严格遵守网络秩序,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要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和识别,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建议各种网络技术传授部门,各级青少年宫开办的计算机培训班,在进行网络技术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道德训练,增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规范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
3、加强青少年的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据调查,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当中,18.8%的人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网络组织[5](36)。网龄越长的人,参加组织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可以不分民族、国籍、信仰,而仅仅根据相同的爱好和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形成“讨论组”之类的“团体”,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其他群体,甚至政府组织机构的政策产生影响。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带有反动色彩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类型。它们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之外,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只要我们主动地去了解各类网络组织,与其加强联系,并以有效的方式介入他们的运作、管理,各种虚拟组织可以为我所用,也可以通过网络形成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组织。
4、加大网络立法力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有多种形式,如:电脑病毒的制造和传播、非法访问、电脑经济盗窃、电脑欺诈、制作、出版、传播非法作品、电脑软件侵权等。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网络立法工作,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刑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地阻止网络犯罪现象的发生。青少年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青少年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于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都有重要作用。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像任何新技术的出现一样,网络时代的来临必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网络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对我们青少年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出积极的、超前的探讨。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开展耐心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标。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