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求两篇议论文

(1)怎样理解创建和谐社会?你认为企业和个人应该怎样做?

(2)经济发展怎样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每篇500-600字

解答:

1.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什么是和谐企业?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破坏自然环境平衡,不是和谐;职工住房、保险不落实,上访频繁,不是和谐;只顾企业利益,在生产经营中偷工减料、偷税漏税、制定霸王条款,更不是和谐。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企业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效益。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开拓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必不可少。企业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反而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商海起伏、大浪淘沙,有多少企业在名声大噪、显赫一时后,就黯然倒闭。看其表面原因,有的是因为决策失误、有的因为领导层内斗、有的因为严重质量问题引发信誉危机……但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出现了各种不和谐因素累积到临界点。如何实现企业和谐?和谐企业的本质是管理规范、凡事有矩可循。企业作为产生利益、分配利益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矛盾多发地。只有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管理章程,才能做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制度建设应当成为和谐企业的建设重点,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应以构建和谐企业为己任,努力完善资金管理、干部任用方式、方法,让国有资产优质化。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企业相辅相成。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企业和谐作为基础,企业发展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经济概念中,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但在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中,企业是比个体公民更为强大的“企业公民”,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利润来源于社会,企业只有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社会认同感、产品公信力,才能拥有利润生长的土壤。同时,作为和谐社会的主导者,政府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一部人类历史,便是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优秀企业的存在,便是不断战胜对手和自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只有善于、敢于创新,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创造成功。而这一过程必须有企业的和谐做基础,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才是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一般认为,和谐企业涵义有三个层面: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福利的保障、内部矛盾的化解;关键是制度创新和技术革命,最终目标是为职工创造和谐环境,使企业更加和谐,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和谐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为职工提供和谐的环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内部的和谐。企业内部的和谐是企业和谐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要达到企业内部的和谐,首先应先强调协调,协调应该在企业各个部门内和部门之间进行广泛的协调,包括:组织结构、生产实施过程、利益分配、人力资源的配置等各个方面。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协调的观念,引导企业成员具有全局性的协调观念,使个体的行为符合企业目标。二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关系人,包括:材料供应商、生产商、设备的供应所涉及的群体等等。企业只是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施加一定的影响,且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只有长期的和谐,才能保证企业利益的持续和稳定。作为送变电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就现阶段是比较好处的,只要在能够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双方工作的和谐能够始终保持。因此在外部的系统环境中形成一种共谋、共生的系统形态,使各个成员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信任合作机制,是保证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辅助条件。三是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地理、经济、政治、人文等方面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需要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即应该保持对外部环境变动的观察和研究并随时从环境出发对自身的作为进行改造和制定决策,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影响,适应市场的开发和应用。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是企业的长期战略问题,这种和谐虽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但如果处理不好,它也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创建和谐,更好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创造和谐企业必须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二是良性互动原则;三是和谐创新原则。建设和谐企业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其中主要是员工队伍的和谐。要树立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改善和化解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同心协力,协同作战,这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另外,要引导职工对和谐企业的认同,营造和谐管理的氛围,实现和谐管理的目标,最后把落脚点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来。和谐也是社会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组织、员工之间不能和谐共存,各自为政,甚至出现内部协调比外部协调还要困难的情况,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健康的,也没有生机和活力。因此,深入实践和谐的发展观,努力创建符合和谐社会内涵的企业文化,既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上讲,和谐是社会生产力的原动力。当然,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这也是每一个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首先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以和谐促效益,以效益促和谐,使企业向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单纯追求效益,不注重和谐企业的建设,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和谐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职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要适应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的环境,完善企业结构,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力实现和谐管理,健全企业诚信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不被改革大潮淹没,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现代社会要求权利和义务相统一、选择和责任相统一,
主体在要求权利、自由选择行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自由
选择了义务和责任。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一种
使命。相对于个人则是一种无可推托,必须完成的“任
务”。一方面,责任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为他人和
社会服务时,必须承担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
这种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并下决心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
时的心理反映,反复的反映就构成了意志。而意志对人的
行为产生持续的推动力,所以说责任既是个人生存手段和
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
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另一方面,人必须对自己行为
的后果负责,既然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在社
会实践中选择的结果,那么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就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感可以起到校正权利和自由的作用,
重视责任实际上是重视塑造人的心灵秩序,以次为中介。
建立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马志尼认为责任能遏制扭曲的
权利,膨胀的物欲泛滥,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责任既能
为社会与人类的永存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又能对
人类文明进化与社会化程度作质量上的规定。【2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的责任意识应体现为:其一,发
扬敬业精神。公民应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
尊严感和荣誉感,把职业理想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寻找
个人需求、个人能力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使每一个社会
成员都能忠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致力于国家、个人的发展,
履行对社会、对人民的义务和责任。其二,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市场经济发
展的要义。用科学技术培养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
一资本、第一要素、第一动力。每个公民有责任和义务在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做到解
放思想,敢于思考、勇于思考,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活
到老,学到老”应成为每个公民的人格诉求。其三,公民
应自觉地参与政治、民主实践,增进对政治体系和民主程
序的了解,运用相关的政治知识,提高民主政治参与的技
能。通过公民与社会、公民与政府、公民与非政府机构、
公民与公民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达
到有效的合作,整合各种利益使之最大化。其四,社会的
公正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每个公民应该在维护和实
现社会理想和公正中有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把个人同社
会融合在一起,勇于自觉地同一切妨害社会公正和健康的
现象和事物做斗争。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爱心传
递,关怀和扶助社会的弱势群体。其五,在高速发展的现
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然是
我们最基本的资源,地球是我们唯一的生存与依赖,每一
个公民不仅应对自身个体关心,更重要的是包含对整个人
类的命运的责任,此外还应逐步形成对社会、对亲人、对
生命意义、对生命价值充分发挥的人格行为。
现代社会各种利益结构复杂、利益实现的相互依赖性
明显,构建和谐社会既离不开政府.也离不开公民个人。
政府的一切公共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和有利于公民的意
志、利益和需求,都必须对公民承担责任。同时,公民也
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如主动、自觉纳税,服从法律,支
持和配合政府工作,这实际上体现了政府与公民的双向责
任关系。


2.

资源保护方面,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重要资源安全供应体系和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要。

  生态保护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在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同时,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凡是途经自然保护区,铁路建设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进行规划。施工场地、砂石料场的选址及便道的宽度都经反复勘测才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同时,青藏铁路建设采用加筋挡土墙、“以桥代路”等新技术和新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植被的占用面积。在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植被逐段移植的方法;在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采用人工培植草皮、边坡植被营造、恢复等技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环境是系统中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干预的一个合理形式是由政府制定包括全部社会价值的市场价格,利用市场机制,模拟市场的作用,运用税收和价格等杠杆提供企业环境经济行为之社会成本的正确信号。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就是这样一种优选的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是本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利用经济利益关系,对环境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政策措施。
 历史和现实事例是把双仞剑:人类的无知与盲目的经济发展是破坏环境的因素,但"无知与盲目"却有知识与科技发展阶段性,有人类对自然与规律的探索过程,有求真知而付出的必然代价.这一切恰恰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作为后盾,作为动力,作为即使是非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恶化结果的治疗前提与重建和谐的基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的本质利益所在,不发展经济,不推进认知,不依赖科技,靠什么来"避免"?人类集体自杀吗?抑或离开城市村落,回到树上,做猿猴的等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