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解答: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本意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引申:人生不应灰心,即使人生走到山穷水尽之时也能有闲心看白云悠悠。面对逆境,也能看行船流水,这是何等大无为心胸!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其实,山水本身并不能感染人,感染人的是那份徜徉于山水间的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情怀是独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闲适,而是一种深刻的禅理境界。
水穷则无路,在常理看来,已然山穷水尽,意味着终结,在王维这里,「行」却是在终结之处才现出生机。「云起」则视界模糊,一切乌有,景致不再,应该是背离了游者的初衷,但心意随缘的话,坐看云起恰是领会自然变迁之趣的过程。
水穷处,就是水的源头,一切归于本源,这是在暗喻,彻底穷尽世间尘劳,才能回到真实,回到我们的「自性」的源头。云起是自然现象,不必在意,也不必苛责,外在的蒙蔽无损于内心的光明,内心不动,云卷云舒一般惬意。
山水诗派的作者有很多,能写出如此令人叫绝的,大概只有王维。
王维,字摩诘。佛典中有一部《维摩诘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一位叫维摩诘的大居士(在家修行者),释迦牟尼佛印证其修证功夫与佛等同——王维的名和字都有特殊含义。
王维的仕途应该算得意,晚年官至尚书右丞,可谓显达,但他自中年时就已无心于名利,吃斋奉佛、超然世外。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之间,他先在终南山,后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终南别业》所描写的,就是这期间的心境。
云散可看,云起也可看,一个禅者不为外境所惑、不执着于诸物的修持,于此显现。不被凡尘琐事所羁绊,无论任何地点、时间,都闲适自如,自得其乐,如此境界,就是禅的境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sup>①</sup>。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正如文章所说,王维的这句诗已经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禅理的境界,是一种事物熔融贯通,周而复始的过程,看水看到尽头,正是看云的开始.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是有了一个结尾,"又一村"后,一切都结束了,陆游只是明白了在某些时候事物的尽头恰恰是转机的开始,可是开始以后是什么,陆游并没有想透,于是就到了"又一村"就算完了.而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
着就是王维 的高妙之处;“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