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钟声敲响了”是病句吗?

请问高手,“钟声敲响了”是病句吗?我反复思考都拿不准,所以请求大家帮忙。我觉得“钟”和“钟声”是两回事。“钟”是有形的,看得见的,是可以“敲”的;而“钟声”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是可以“听”的。因此,“钟”和“钟声”不能互换。例如:1,俗话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2,粤曲有“禅院钟声深宵独听”。我的意见是把“钟声敲响了”改成“钟敲响了”。如果是病句,我又说不到点子上;如果不是病句, 理由又在哪里呢? 注:原文出自今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顺数第9、第10行:“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解答:

如果仅从“是不是病句”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词语搭配肯定不对。即便改成“钟敲响了”,也不准确,因为钟不可能自己敲响自己,很明显应改为被动语态:钟被敲响了。

改为“钟声响了”是最准确的。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我们就不能这么斤斤计较了。就像你在评论里举得例子,作为歌词,是要讲究韵律和节奏的,也就是说要合辙押韵,因此有些句子在搭配上有些瑕疵,是正常的。这种现象在文言文、诗词、散文中都会出现,通过整体阅读,我们并不会对“病句”产生错误的理解,反而觉得这样写读起来更顺畅,更有气势,很有感染力,甚至会产生美的感受。

我想,这也是语言的一种独特的魅力,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