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总结《鸿门宴》虚词用法
请把出现的虚词的用法全部介绍
解答: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2.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二)何:通“呵”,喝问。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5.【且】
(一)用作连词。
1.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若】
(一)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7.【所】
(二)助词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8.【为】
(一)动词。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9.【也】
(一)句末语气词,
⑴表示判断语气。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10.【以】
连词。
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