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古文〈张仪相秦〉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候.尝从楚相饮,已而楚楚动人相记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解答:

解释句子:“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句子注释:“若”你。“而”你的。“顾”却,反而。翻译:“你要好好守着你的国家,现在我却要偷取你的城邑了!”

分析张仪: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其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在他的骨子里,有智者的傲气,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是人间楷模。

那时候的“文化人”到处卖嘴就是职业。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在他死后,虽然六国背离连横恢复合纵的情况,但是以无法持久。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为秦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获得的启示:还是从你提出的这段文章为依据吧。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昭阳率兵大败魏国,楚威王大喜,把国宝“和氏之璧”奖赏给了昭阳。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就是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五体棱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们又回到魏国,再进入秦国。

我的启示只一句话:学习张仪为事业奋斗到底、人穷志不短、尽释前嫌并以德报怨和在严刑拷打面前宁死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