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篇作文要怎么写啊?急急急!
李白的《行路难》中有这样的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机沧海。
请你根据你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千字文,文体不限。
解答: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李白总是如此曼妙却清晰的表达一种自我对生活的高度理解。一如举头之时,望到滴在夜空中那孤单的泪水。他在行路中,尝到的是无古无今的孤独。便有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直白的苦痛,铺张在一些映像中。可其实,行路这个表象下的真实,是生活。那里充满悲苦、愁伤、孤独、劫难才是难的本质。然而,这一切都要经历坎坷,才能亮出本身的光芒。正像太白顿悟所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者的哭,不只是身体上的磨难,更多的是心灵上在一路上备尝的打击。唐僧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历经的八十难,并非只是肉体上的印记。他一路走来追寻的,是更为清明地看到世界上的是非对错。那绝不仅仅是表面的妍媸,大部分的是心灵本身的高度与纯度。可要达到如此境界,不也是在一次次慈悲背后暴露出的真实下,让他备受自责的打击,最终才成就了心灵的信仰。有人说“我经历过的苦难,都是生活的回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当然,真实的行走不过是生活的一个点,而构成生活这个空间的,是以时间为轴,在不停的自我洞悉与感官能力的提高下,架构出的与高效甚至与时代无关的个人体会。米兰.昆德拉在成为作家之前,从事过各种工作。也许就是从这些经历中,他才得以体会出《生命无法承受之轻》,体会出灵魂的高度是超脱于形体之外的气质。很多作家都承认写作是份苦差事,往往需要压榨你对生活的敏感的洞察,才能点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而这一切,需要的还是行走,在生活中进行的空间行走。王国维的境界说的最后一境取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他所说,只有经历了千百次的失望,千百次的找寻,才能达到精神的最高境界。心灵的行路只有如此艰难,也才能得到精神的永生。
禅语云:“若无蛇蝎肝胆,岂见菩萨面庞。”一如在冬日里饱受饥寒交迫却生存下来的鸟,才是生活的强者。纵观整个历史,整个世界,那些成为生活强者的人们,饱经风霜,他们能站起来仰望世界的原因,是在这人生的漫漫长旅中,学会如何冲破命运的打击。那就是从行路中体会生活,进而改变生活。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